盲人按摩院半数不规范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时间:2013-08-20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反映,虽然眼下市区的盲人按摩场所越办越多,但在不少盲人按摩场所内经常找不到真正的盲人按摩,少数场所的多名按摩师中只有一两位是真正的盲人,个别场所还明里暗里做起了小姐按摩的生意。此外,还存在无照经营、证照不全等违法违规现象。

  由于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家热衷于投资盲人按摩场所,以获取较高的利润。对此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以整治。


  开办盲人按摩院需要具备经营资质


  12月20日,记者来到惠州市较早开办的盲人按摩院“刘向荣盲人按摩院”采访。该院创办于1994年,院长刘向荣实际上于1991年就开始从事按摩工作了。他本身是盲人,以前在市残联工作。据刘院长介绍,推拿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突出等治疗很有效果,也是一条解决盲人就业的良好途径,但因为盲人按摩场所可以享受减免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盲人按摩场所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刘向荣介绍说,正规的盲人按摩场所应有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工商营业执照及开业资格证等。目前,一些不具备经营资质的盲人按摩院也鱼目混珠,给正规的盲人按摩市场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和冲击。


  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坚决严处


  连日来,记者在市区南坛、河南岸、麦地等一些盲人按摩场所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发现确有打着“盲人按摩”之名行小姐按摩之实的情况。有的只是拿盲人“点缀”门面,个别盲人甚至根本不具备按摩师资质。有的实际上是由盲人按摩师挂“老板”的头衔,骗取国家对盲人、残疾人税收减免的实惠。据市民举报,在市区河南岸世贸中心附近有一家“盲人按摩院”晚上挂牌,白天收牌,成了地地道道的“黑按摩中心”。


  围绕上述存在问题,记者走访了主管部门。

  
  据市残联培训就业科人员介绍,目前市区领取盲人按摩开业资格证的机构在25家左右,其中多数是以家庭式模式开办的,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的盲人按摩院目前在市区内只有5家。另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雇用超过50%以上残疾人就业的都可以享受免税待遇,高于30%的可享受减免税优惠。但事实上我市半数以上盲人按摩场所达不到上述规定标准。本着扶持和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原则,目前,我市对开办盲人按摩场所的要件主要集中在3方面,即必须有盲人从业,盲人必须接受过技能培训、有盲人按摩从业资格证,同时必须符合国家对公共场所的适用标准。

  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科黄科长介绍说,目前国家只从盲人本身的免税要件对其按摩就业作了规定,但对雇用身体健全员工数量参与该行业的纳税比例标准缺乏十分具体清晰的界定,因而吸引了投机商混水摸鱼,偷逃税款,影响了对残疾人正当权益的保障力度。该局经检支队胡队长表示,盲人按摩场所也要限制在确保有关法律及相关条例规定的正当、合法范围内开办和经营。如确实发现有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坚决予以查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