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次校园生活

信息来源:2015年残疾人电子装配培训班 时间:2015-12-30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人生难免有遗憾,我的遗憾就是只读完了小学,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一直以来,再入校园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本以为这辈子再也不能圆这个梦了,想不到的是,快到不惑之年之际,还能再进校园学习,在这里,特别要感谢的是广东省残联,不但帮我圆了这多年来的梦,还能让我学到了技术。

    两岁那年,一场小儿麻痹症夺取了双腿的正常行动能力,从此,我便和拐杖结下了不解之缘,亲人们背着我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后,对距离比较远的初中也无能为力让我继续上学了。于是,我连中考都没去考,就不得不结束了校园生活。当时农村对教育还不是很重视,那时候的我还是十几岁的大男孩,可谓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心里倒没有太多的感想。而父母却开始为我的未来担忧了,像我这样的一个残疾人,最好的出路无非是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有一个养活自己的饭碗。当时正处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比较吃香的技术行业家电维修算是一个,但哪个师傅愿意收我这样的一个徒弟呢?那时候的我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吃饭要人端,洗澡水要人提,向来只有徒弟侍候师傅,哪有师傅侍候徒弟的?找了几个后都表示不愿意收徒。正在前路茫茫之际,外婆从深圳回来了,把我带到深圳宝安,给舅舅的士多店做售货员。

    到了深圳以后,视野开阔了,接触的事物和人也多了,这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没有知识根本无法立足。而回去读书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所能做的就只能靠看书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了。但是,以一个小学毕业的水平,没有系统化的培训,又怎么能学好知识呢?最多也只是语文水平提高一点,而英文和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对我而言就是天书。

在深圳呆了七年后,舅舅的商店做不下去了,我只能回家待业,这时候的我,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繁华,贫瘠的乡村已经留不住我远行的心了。然而,在深圳那些年,我的工作是售货员,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如今想要出去外面我能做什么呢?这时候我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无奈,焦虑,惶恐三种心情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紧紧的把我围住,让我喘不过气来。也曾垂死挣扎,几次跑出去找工作,最后还是铩羽而归。

(陈振忠和他制作的多功能音乐盒)

    社会的现实让我不得不认命,于是,我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卖部,由于地点比较偏,生意很不景气。几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眼看年龄越来越大了,想再学技术又拜师无门,彷徨之际,省残联一份让残疾人到白云技师学院去接受技能培训的通知下来了,我马上报名了……

    初来白云技师学院的时候,是抱着尝试看的心态来的。因为培训内容虽然已经知道了,但究竟如何培训,学校老师是否能够认真的对待我们,自己是否能够学得会,这些都是个未知数。反正试试吧。

    培训班开班到我们这一期已经是第三期了,班主任杨镇城是东北人,有着东北人的特有直爽和魁梧的身材,50出头的人有着青年人的体魄,当然这应该是他喜欢长途骑行的原因。说这些其实都和我们的学习无关,最主要的是他是个负责任的人,说真的,面对着30个走路都存在危险可能的残疾人,没那份责任心是不行的。从到长途客运站接学员到校安排宿舍,到结业送学员到长途客运站离开他都亲力亲为,虽说我们学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微机安装维修这块不是他的专业,但他还是经常给我们讲些安全意识,让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经常分享他的一些人生观,让我们学会包容,学会感恩,做善良的人,要幸福生活。他第一天就对我们讲他对“残疾人”的理解,说你们只是身体某一功能弱一点而已,在我心里你们和我一样都是普通人,这些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还给我们培训班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大哥大”,意寓“社会有我位置,我的位置我作主”,提振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结业时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班级充满了正能量。

    教我们办公软件课程的是孙爱如老师,美丽温柔的潮汕女教师,教学方法,专业技术过硬,同学们都喜欢听她的课。在她耐心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word文档文字输入、图文制作与文章排版,Excel表格表格制作及一些函数的应用,还有PPT幻灯片的制作。这些办公室常用的软件,我们有了基础了,甚至考上了办公自动化中级技能证书,未来找工作我们又多了一份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于知识,来自于白云技师学院。

    廖国思老师是教我们电脑维修课程的,在同学们眼里,他是个电子知识很渊博老师,懂得很多。在我眼里他也是个很敬业的老师,八点二十分上课他八点就到了,下午两点他一点半就到了,教学方面准备得很充分,不只是教会了我们硬盘分区,装系统,虚拟机安装,以及电脑基本维护,还教我们如何去破解系统密码,BIOS密码,还有分区后或者误删的文件恢复等等,至于电脑组装那更不在话下。学了微机安装与维护的课程,电脑高手谈不上,但基本故障和自己组装电脑那绝对不是问题。知识是靠积累的,老师只是把你带入门,剩下的就得靠自己在工作中或者平是的学习中去摸索……

    于我而言,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大哥大四期—电子设备装配班。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杨老师不但还是我们的班主任,而且还是他教我们。开班的第一天我没赶上,因为妈妈住院了,哥嫂都不在家,我必须在医院照看妈妈,所以只能请假了,一个电话,杨老师二话不说批了,就像上一期临考试前妈妈也病的时候,一请假,他就一句话“那还等什么?回吧……”。说说也挺倒霉的,上一期来培训的时候,家里的代步车被偷了,接下来妈妈又病了,这一期临走她又病了,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那时候我几乎放弃了这次学习,但我又抵挡不住求学的欲望。幸好哥嫂赶回来了,妈妈也好转了,不孝的我,妈妈还没出院就登上了长途车,尽管有哥嫂,但那内心的愧疚永远都无法抹去,一路上泪水泛滥……

(班长陈振忠及学员在白云技校电子信息系成果展上做汇报)

    再一次回到了熟悉的教室,一看,堆满了示波器、万用表、热风枪、电烙铁之类的电子工具和一些电器的电路板。心想,老杨这次把所有家底都抄出来了(私底下我们都称他老杨),熟悉杨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电子收藏家,别人扔掉的就电子设备他都喜欢捡回来,动一动万用表和烙铁又变成一件好东西了。经常看学校的老师缺什么都到他那里找,而他几乎什么都有。这次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实操机会,他都献出来了,看着这些东西,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对于电子毫无基础的我们,光一个欧姆定律就花掉了我们两个星期的宝贵时间,而且还是老师用了空中盖楼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不要死记硬背,要不断的制作各种小电路,以理解为主,实用为主,不然可能到猴年马月了才能入门了。

    学习电子真的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我们学的是装配工,但老师毫不保留的把他的知识往我们脑子里灌,他已经把我们往维修方面带了。从欧姆定律到桥式整流,从二极管到三极管,插件元件到BGA封装芯片,从简单电路到有CPU的智能设备,从认元件到找线路,从判断问题到解决问题……都一股脑的灌输给我们,深入浅出的把我们带到了电子信息的世界,开阔了我们的专业视野。还带我们到五楼七楼去操作高端设备,亲自带我们随学历班的同学去广州电子市场了解行情与进货途径,这些,都是他在为我们学好技术后出来工作或者创业而铺路。

    在学习的同时,同学们都想亲手做个属于自己电子产品展示给帮助过我们的人,往大的说,是为了感恩省残联和校方的栽培,往小说是想拿回家告诉家人,自己出来并不是学不到东西的。老师很支持我们的想法,于是就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电子产品,讨论后决定做户外旅行多功能电子系统——“多功能音乐盒”。名字是我取的,因为它不只可以听音乐,还能给手机充电,可以照明,可以当移动电源给12V内的电子设备供电等等。杨老师不只是技术上支持,还在设备与配件方面解决了很多问题,缺什么就给找什么,每天都乐滋滋的陪着我们制作,我们也乐在其中,每每到了校车快开的时候老师才说:”快走了,同志们,校车要开了……”校车下午五点半开,如果错过了班车,杨老师就要倒几班公交车才能到家,所以不得不把我们”赶”放学。

(培训班学员作品展示)

    我们的小制作终于完成了,大哥大班的十几件作品参加了校方的电子制作比赛,结果得了第三名。比赛那天刚好是我们培训班的最后一天,那天有许多用人单位前来招聘。而我就是那天被招进佛山美利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与我一起进来的还有另一个同学。

    以前,我尝试过很多次还没递简历就被拒绝的,客气的就说暂时不招工,不客气的就不耐烦的挥手不招残疾人,有一些,做样子的就说回去等通知,结果呢?不用想也知道没戏。而现在不同,因为我有技术了,虽然只是一只脚迈进了门槛,但我会不断的提升自己……

    在比赛的PPT幻灯片最后,我写了一句话:常怀感恩心,永存自强志。站在比赛现场的学院领导老师和省残联领导面前,演讲台上的大哥大四期同学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感谢,我也会用这句话来提醒和勉励自己,要有感恩的心,是的,必须感恩!

    感恩省残联举办的这两期培训,不但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找到了自信。

    感恩白云技师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是他们不嫌麻烦接纳了我们,才让我有了第二次校园生涯,活到老学到老,我将不停的去学习。

    感恩美利德公司的何总给我这份工作,我将努力把它做好。

    除了感恩,我将鼓舞自己,自强不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