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轮椅女孩独闯深圳制作传统麦秆画成非遗传承人

信息来源:深圳市残联 时间:2022-09-05 作者:涂世琳 字体: [大] [中] [小]

  一穗成熟的小麦,麦粒是人们口中的粮食,麦秆则用作生产肥料、生物燃料,但在聂亚平手里,普通的麦秆可以做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1990年出生的聂亚平,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聂氏麦秆画第六代传承人。她生于河南濮阳的麦秆画世家,2013来到深圳传承麦秆画手艺,累计传习2万余人次。她的作品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精品展银奖、“中国汉博杯”银奖等。聂氏麦秆画也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3岁独闯深圳当过采购员,做过手工贴钻

  9年前在父母面前立下豪言壮语,毅然离开熟悉的城市,坐着轮椅独闯深圳,是当年仅23岁的聂亚平做的最大决定。如今,她一点都不后悔,“我不愿意一辈子待在小城市里,很庆幸我走出来找到自己的价值”。

  从小因为身体不便,聂亚平无法和伙伴一起玩耍,屋内的窗户成了聂亚平看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父母便带着她开始做麦秆画。23岁那年,聂亚平即将完成学业,她做麦秆画的技术也愈发娴熟,从画星星、苹果,到能用麦秆做出一幅活灵活现的中国龙。

  但当父亲如往常一样把做麦秆画的剪刀递到了聂亚平面前时,看着那把剪刀,她鼓起勇气说了“不要”。“我的同学能在外独自生活,我也不差。”聂亚平说道。

聂亚平被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的麦秆画

  毕业后聂亚平独自到深圳她当过采购员、做过手工贴钻,即使工作简单繁复,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闲暇之余,她也没有放弃做麦秆画。“我感觉现在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活着’。”聂亚平说,证明了自己并非无法独自生存,她准备干一件大事——将聂氏麦秆画从深圳传播到全国。“我觉得深圳这座城市有无限可能,只要靠我自己就能做成事。”

  坐着轮椅抱着作品将麦秆画发扬光大

  2016年,聂亚平辞掉工作,开始全职创作麦秆画。但想要别人认识这古老的民间艺术十分困难,她需要自己去寻找可以展演的活动。“这座城市非常友好,每次展演大家都愿意欣赏我的作品,展现出对我们传统手工艺的尊重。”

  麦秆画受到了赞扬,聂亚平也被看到了,在深圳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聂亚平创办工作室专门传播推广麦秆画。在她的工作室内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麦秆画,每一幅画都非常精致,麦秆清晰可见。聂亚平还开设培训班,免费接待学生、残障人士学习麦秆画。“传统手艺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发扬光大,这离不开社会的帮助,现在是尽自己所能去回馈的时候。”

聂亚平走进学校、社区开设体验课,传授制作麦秆画

  在聂氏麦秆画创作方面,聂亚平觉得还不够。一幅麦秆画需要将麦秆用熏、蒸、漂、染、拼等20多道独家工序,才能形成山水、花鸟等图案,已然十分复杂。现在她开始和父亲一起做圆雕技法,将麦秆画在瓷器上,形成独特的瓷器用品。目前这项技术,聂亚平已经准备申请专利。

  如今,聂亚平是聂氏麦秆画第六代传承人,她的徒弟袁桂喜成为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也在2019年被中国残联评为第一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2020年被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共同确定的第一批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项目。“我想带着麦秆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么优秀的工艺作品。”聂亚平说道。

附件: